二十载岁月峥嵘 向未来筑梦前行
——宜昌交运集团20年跨越发展纪实
引言
2018年8月10日,宜昌交运集团迎来20周年纪念。
20年砥砺奋进,宜昌交运集团完成了从亏损企业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成功跻身行业“第一方阵”,成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20年探索实践,宜昌交运集团由小变大,事业发展版图覆盖到省内多地,奋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企业综合实力由弱渐强,实现了从产业单一、股权单一的客运企业到业务多元、规模经营的上市公司的历史跨越,为全国道路运输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样本……
20年众志成城,宜昌交运人秉持“团结、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交出了一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
1 深化改革 传统国企迎来发展新纪元
日前,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公布2018年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名单。宜昌交运集团连续14年实现榜上有名、赶超进位,位列排行榜第16位,从规模实力、服务能力、综合水平等方面考评,均为省内首屈一指的运输企业。
回望二十载峥嵘岁月,宜昌交运集团用辛勤的耕耘与不懈的奋斗诠释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创业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市交通运输产业存在着多家规模小、管理散、效益差、服务质量低的企业主体,造成国有资产浪费闲置、运营效率低下。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1998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与指导下,宜昌市两大运输企业——宜通运输集团公司与恒通运输公司合并组建宜昌交运集团。
整合重组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成立之初,集团基础薄弱、发展艰难,在业务基础、品牌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组建首年年亏损额一度高达423万元。
重重难关面前,宜昌交运人不畏难不退缩,他们积极深化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日渐形成强大凝聚力和爆发力,迎来了凤凰涅槃。数据显示,1999年,公司首次实现扭亏为赢。尔后的五年时间,企业经营收入、利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6.7%、68.0%,名列全省前茅。
这并不是宜昌交运集团第一次走在行业前列。进入21世纪,国内运输市场向民营资本全面开放,许多民营企业家开始抢滩交通运输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如果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站在发展的岔路口,宜昌交运集团将目光锁定在改革二字。经过三年的深入调研和反复酝酿,公司管理层创造性地提出,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有利于职工队伍稳定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原则,走国有控股、经营管理人员参股的企业产权多元化发展道路。
2006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支持推动下,宜昌交运集团实施了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顺利完成从国有独资企业向国有控股企业的改制工作。
“此次产权体制的改革可谓一举多得,既防止人人持股,走‘吃大锅饭’的老路,又激发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制后,企业迸发出勃勃生机,仅2009年企业全年营运收入同比增长30.1%,利润同比增长89.6%。
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改革永不止步。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发展受限、资产负债率偏高、资本运作能力不强等瓶颈问题,公司经营管理层不等不靠,再次把改革列为“一号工程”,踏上了从仅仅依靠生产经营增长转向生产经营与资本营运并举的发展之路。
借助股改上市平台,宜昌交运集团瞄准资本市场,一步一步迈出坚实的步履:
2008年6月,宜昌交运集团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2月,宜昌交运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本总额从8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真正成为一家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2010年12月,宜昌交运集团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证监会正式受理;
2011年11月3日,代码SZ002627,“宜昌交运”作为湖北省第一家道路运输企业在深交所上市。3350万股,融资4.355亿元,结束宜昌11年无新增上市公司的历史。
自此,宜昌交运集团成功进入资本市场,如大鹏展翅,扶风而上九万里。昔日的“呛水者”正成长为融入市场的“弄潮儿”,奏响了发展新华章。
2 动能转换 集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力量
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历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宜昌交运集团从单纯依靠生产经营增长转向生产经营与资本营运并举,身份的转变呼唤着新的使命担当。
“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依靠创新求变,朝着把企业做实、资源做优、业态做新、市场做活的方向持续努力,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和特色品牌优势。”宜昌交运集团董事长江永介绍,宜昌交运人以二次创业的精神与态度,抢抓发展机遇,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能。
争当高质量发展标兵。企业传统支柱性产业道路运输产业直面运输成本上升、公路客源被分流等经营挑战,以产业的多元化实现向规模要效益的发展方式,打造发展新引擎。
围绕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品牌化服务的经营思路,公司持续推动区域客运资源整合,积极构建公铁对接、城际连接、城乡衔接的道路客运网络,全力打造连接渝东鄂西道路客运网络枢纽。同时,公司积极进军移动互联网新业态,自主开发“峡客行”网络约车平台,涵盖巡游车、网约车、公务用车、定制客运、分时租赁等出行服务的产业生态,领航区域智慧出行,成为宜昌本土首个合规网约车服务品牌。
既要一轮明月,还要繁星满天。在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的同时,宜昌交运集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了“客运为基,拓展旅游,做强汽车经销,培育现代物流”的战略定位,推动企业全面转型升级。
旅游综合产业成为企业转型发展“加速器”。公司主动淘汰传统水路客运过剩产能,积极培育长江三峡旅游产品供给新动能,高质量发展“两坝一峡”核心旅游品牌,实现了由以普通旅客运输为主向旅游综合服务拓展的成功转型。
目前,公司已建成以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为主中心,以三峡游客中心为副中心的宜昌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布局了以三峡游轮中心为枢纽,以宜昌港、茅坪港、太平溪港和三斗坪港为支撑的“一主四辅”的公共旅游客运港站;自主研发并建造适航于长江三峡流域的内河观光游轮5艘,拥有160余台豪华旅游大巴车;先后推出“交运*两坝一峡”、“交运*景区直通车”、“交运*长江夜游”、“交运*三峡升船机”等优质旅游产品,长江三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风华初现。
汽车营销产业稳步发展。通过成熟运作、规模扩大、效益提高,整合企业内外产业与市场资源,加强产业经营管理的整体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该产业从宜昌区域“三店一城”初创格局扩展到宜恩两地12家品牌专营店相继林立,发展足迹覆盖鄂西地区。
开拓物流产业新版图。2012年,宜昌交运集团投资组建湖北天元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对钢贸物流商业模式探索,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极。总投资12.1亿元的宜昌东站物流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公铁联运港、汽车物流城、三峡供应链总部”三大业态,将成为三峡地区规模最大、全品牌扎堆、一站式汽车消费终极目的地以及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完善的供应链服务生态圈。
多核支撑,多极带动,多点突破,正在重构企业发展新版图,勾勒出宜昌交运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前行轨迹。
3 多轮驱动 构建企业不竭内生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才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历史告诉我们,人才资源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国家如此,企业亦然。探索宜昌交运集团近20年的高速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企业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不断为企业注入“活水”,才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尤其是2011年公司成功上市后,公司根据发展定位,制定了“以事业吸引人才,以环境留住人才,以薪酬激励人才,以机会锻炼人才”的人才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将人力资源优势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运输行业尖兵。
目前,公司在岗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76人(硕士学历12人),较改制初增长6倍(2006年38人);经营管理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为208人,较改制初增加4倍。企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有利地推动了宜昌交运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如果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党建当仁不让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才能保证国企沿着正确的轨道阔步发展。
近年来,宜昌交运集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集团党委按照“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内容,以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为重点,狠抓落实;
开展学习培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企业建设。深入开展“守纪律、讲规矩”学习教育,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
以提高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加强系统培训,着力提高干部队伍在推动科学发展、民主科学决策、依法经营管理、参与市场竞争、应对复杂局面、不断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
小企业发展看管理,中企业发展看制度,而大企业发展看文化,卓越的文化成就卓越的企业。宜昌交运集团管理层在工作中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自上而下推广成为宜昌交运集团文化建设强大基石。以“交汇融通、运动永恒”为事业追求,以“团结、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推崇进取图强的竞争文化、前瞻运筹的战略文化、务实争效的执行文化和感恩报效的责任文化。四位一体的文化体系为宜昌交运集团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成为引领企业实现持续跨越发展的鲜明旗帜和精神灵魂。
宜昌交运集团在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饮水思源,回馈社会,捐款慈善事业,扶助新农村建设,救助危难旅客,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赢得社会普遍认同,抒写着国有企业责任与担当的赞歌。
4 提质增效 建一流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宜昌交运集团董事长江永强调,“要把企业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质量发展、领跑式发展这一强企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上来”。
“十三五”时期,宜昌交运集团将以客户满意、员工幸福、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宗旨,打造智慧旅游交通的领航者、汽车全价值链的践行者、现代物流服务的先行者,逐步成为国内知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实现百年交运基业长青。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宜昌交运集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一批拳头产品抢占发展制高点——
2016年,宜昌首款夜游产品——“交运*长江夜游”正式运行;
2017年,见证世界水电奇迹“交运*三峡升船机”正式运行,宜昌交运集团旅游综合服务产业结构日臻完善。
一批重点项目蓄势待发——
今年4月,总投资60亿元的“宜昌的维多利亚港湾”——长江三峡游轮中心项目正式开工,着力构建新一代复合式游船母港休闲综合体;
今年7月,占地350亩,总建面28万平方米的天元国际汽车物流城揭开神秘面纱。该项目将依托宜昌东站商贸物流圈、宜昌自贸区,构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汽车生活圈,推动传统的汽车市场服务业进行升级转型;
本月底,宜昌至当阳城际公交将正式开通,届时我市将实现市域范围城际公交全覆盖,惠及沿线百姓280余万人,累计将为旅客节省出行成本近亿元。
推进产融共动,实现资本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去年,宜昌交运集团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完成上市后资本市场的首次再融资,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51,626,223股,募集资金总额999,999,986.95元。
20年栉风沐雨,宜昌交运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湖北乃至全国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升级作出良好示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今天,正值芳华的宜昌交运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再出发。
二十年光阴 记录铿锵脚步
■1998年8月,宜昌交运集团组建
■2006年5月,国企改革,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
■2008年6月,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9月,整合区域港口资源,搭建三峡旅游客运基础平台
■2009年9月,长江三峡游轮中心项目启动
■2010年4月,“交运*两坝一峡”产品走向市场
■2010年7月,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产业实现跨区域发展
■2011年11月,宜昌交运A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2012年11月,宜昌交运进军现代物流业
■2014年4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6年1月,道路客运产业迈出了跨区域发展的重要一步
■2017年10月,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
聚力产业 聚焦项目 聚智创新
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
■道路客运服务
面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格局,宜昌交运集团持续推动传统道路客运产业的提档升级,按照“站商融合、四级网络、电商服务、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持续整合区域客运资源,推动道路客运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积极发展民生交通,在宜昌、荆州地区开通以“大容量、高密度、低票价”为特色的城际公交,净化了两地客运市场,营造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降低沿线居民出行成本;进军移动互联网新业态,开发“峡客行”网络约车产品,领航区域智慧出行。
■旅游综合服务
依托公共旅游交通资源优势,借助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天然禀赋,宜昌交运集团先后推出“交运*两坝一峡”、“交运*景区直通车”、“交运*长江夜游”、“交运*三峡升船机”等优质旅游产品,持续推进“一主两副”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和“一主四辅”公共旅游客运港站网络建设,努力推动“两坝一峡”区域旅游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快推进质量变革,高质量发展“两坝一峡”宜昌核心旅游品牌,助力我市打造千亿文化旅游产业,助推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
依托交通运输汽车技术服务站,宜昌交运集团探索“以修促销、以销促修”,逐步发展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汽车特许经营4S店,为客户提供汽车终身服务解决方案。该产业经过多年的稳健发展,已形成12家品牌4S店的产业规模,旗下包括东风日产、上海大众、东风标致、东风雷诺等知名汽车品牌,在区域市场与业内已具备较强的市场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现代物流服务
把握宜昌打造长江中上游交通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契机,宜昌交运集团投资开发宜昌东站物流中心项目,积极探索传统仓储、装卸搬运、普通货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发展。该项目按照“产城一体”理念和现代物流业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依托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以“公铁联运+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模式,将成为三峡现代物流中心的重要支撑,矢志打造中国物流100强。